旺疃地瓜长势喜人。
“哪里能买到地道的旺疃地瓜?”日前,有网友发帖说岛城很难买到旺疃地瓜。其实何止是旺疃地瓜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、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市场的竞争,城阳青白菜、国光苹果等“老牌子”农产品,多年前已逐渐从市场上消失,只能成为留在市民记忆中的“老味道”。而如今,这些“老味道”已经相继走上了复出之路,它们大都选择了“高端路线”,售价比同类农产品高
出一筹。
记忆
为防假冒带身份证卖地瓜
“哪里能买到地道的旺疃地瓜?”日前,有网友在岛城一家网站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。这位网友在帖子中说,一直听家里的老人说城阳旺疃的地瓜好吃,可他逛了岛城很多超市和农贸市场,却买不到旺疃地瓜。
提起旺疃地瓜,家住宣化路的李女士也是“情有独钟”,“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时,有朋友住在城阳(当时还是崂山县)的仲村,他们那里离旺疃很近,地瓜是那里的特产。他曾经拿一些给我们吃,结果我们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。那地瓜有面,又甜,确实好吃。”李女士说,此后每逢地瓜成熟的时节,她都托朋友从旺疃拿回些地瓜。
市民黄先生回忆说,上世纪80年代末,李村大集上的旺疃地瓜就很热销,“当时一看是旺疃的,大家都爱多买点。到了上世纪90年代,旺疃地瓜的名气越来越大,市场上出现了假冒旺疃地瓜的商贩。”黄先生回忆起了“拿身份证卖地瓜”的趣事,“后来,真正的旺疃人卖地瓜干脆把自己的身份证亮出来,大家一看真是旺疃人,即使比普通地瓜每斤贵出几毛钱也愿意买。”黄先生告诉记者,从1995年开始,市场上渐渐见不到旺疃地瓜了。
难忘的还有国光和“城阳青”
同样让市民难以忘怀的还有那酸酸甜甜的“国光”。“我记得小时候,市场上没有红富士,只有国光苹果,个头小,吃起来有点酸。后来市场上渐渐出现了红富士这个品种,个头大,味道又甜。”今年34岁的王超回忆说,红富士的出现改变了自己的口味。“最近每到吃苹果的时节,就老回忆国光那个味道。”令王超遗憾的是,如今市场上已经难觅“国光”的踪影。
说起给青岛人留下深刻记忆的农产品,不得不提到城阳青白菜。这是青岛土生土长的白菜品种,在岛城已有100余年的栽培历史,曾是居民冬季的当家菜,不少“市里人”也对这个品种情有独钟。“记得当年市场上全是‘城阳青’这个品种,这种白菜帮是青的,而且很薄,口感发甜,开锅就烂。”54岁的市民马振国回忆说,最近十几年,“城阳青”也渐渐退出市场。
探因
种地瓜挣不过外出打工
旺疃地瓜、城阳青大白菜、国光苹果……这些给市民留下深刻记忆的农产品,为何越来越难觅踪影?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。
地瓜种植面积大大缩水
10月15日上午,记者来到城阳区西旺疃社区北侧的山上,放眼望去,山上全是茂密的树林,只有山脚下还有一些农田。当地的一些居民告诉记者,这片山主要是沙窝土质,以前科技不发达,所以自古以来就种植地瓜,“我们这个村是从明朝迁过来的,种地瓜已有500多年的历史。前旺疃、东旺疃、西旺疃、仲村四个社区的土地大多在这片山上,所以这一带也都种地瓜,旺疃地瓜的名声也越来越响。”当地居民告诉记者,到了上世纪90年代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农民们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挣钱,不再把种地当做主要的谋生手段,只有一些老人还坚持种地。再加上农业科技发达,农民们不再单一种植地瓜,所以地瓜的产量越来越少。“2000年以后,大部分土地都交给了集体,政府倡导荒山绿化,所以大部分的地都种上了树。现在地瓜的产量往多里估计,只有上世纪90年代的十分之一。”居民们告诉记者。
城市化导致有地不爱种
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很多原先的农村变成了城区的一部分。农民成了城里人,生活方式肯定会发生变化。”市委党校管理教研部教授、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刘文俭告诉记者,抱着“种地瓜挣不过外出打工”的观念,农民有地肯定不爱种,这种现象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。
城阳青白菜的退出,同样也受到了城市化的影响。城阳街道曾经是城阳青白菜的重要种植区域,如今,这里已经有大片住宅小区和商业网点。
红富士打败了国光
与旺疃地瓜、城阳青白菜不同,国光苹果的退出是市场竞争的结果。记者从青岛市旧店果品专业合作社了解到,现在合作社主要的品种就是红富士,每年合作社产5000万斤苹果,红富士占了90%。
目前,在旧店镇还有20多亩国光树林,可在上世纪80年代,整个旧店镇一共种了3000多亩“国光”。“上世纪80年代中期,市场上流行个大味甜的红富士,国光苹果越来越不好卖。有的时候,一斤红富士能卖到四五元,一斤国光才卖几毛钱。大家一看红富士热销,赶紧砍了国光树,改种红富士。”当地果农告诉记者,上世纪80年代末期,旧店镇的苹果树就完成了由国光到红富士的“换代”,只有个别果农还保留了零星的国光果树。